昨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式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长江日报记者获悉,武汉4位专家参与膳食指南的修订。其研究为一天吃几个鸡蛋合适提供了理论依据。最终,鸡蛋由2007年版的每天摄入25—50g提高到40—50g(一个鸡蛋重约40克)。
条目修改要有“证据”
我国于1989年首次发布了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之后于1997年和2007年进行了两次修订。2014年起,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委托中国营养学会再次启动指南修订工作。
记者了解到,湖北省营养学会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刘烈刚教授和武汉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荣爽博士参与了鸡蛋与健康、坚果与健康相关的条目修订。
湖北省营养学会秘书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杨雪锋教授参与了婴幼儿喂养条目的修订,湖北省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杨年红教授参与了孕产妇膳食指南的修订。
杨雪锋告诉报记者,本次条目修订比过去更加规范、科学,依据了营养健康领域的新研究、新发现,对膳食指南的内容进行论证。上述4位武汉专家作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证据专家组成员,要为相关条目的修订拿出“证据”。
在有“证据”的基础上,各个组专家对条目进行讨论至少4次,修订从2014年开始,历时了2年。
6条核心建议提供膳食指导
据介绍,我国居民面临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双重挑战。人均预期寿命逐年增长,但居民膳食结构仍存在不合理现象,豆类、奶类消费量依然偏低,脂肪摄入量过多,部分地区营养不良的问题依然存在,超重肥胖问题凸显,与膳食营养相关的慢性病对我国居民健康的威胁日益严重。
本次修改对部分食物日摄入量进行调整,提出符合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和基本需求的膳食指导建议。
与2007版比较,将10条推荐精简至6条,同时提供更多的可视化图形及图表、食谱,便于理解、接受和使用。其中,“一般人群膳食指南”是指南的核心部分。在这部分中,针对2岁以上的健康人群提出6条建议,分别为: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针对孕妇、乳母、2岁以下婴幼儿、2-6岁学龄前儿童、7-17岁儿童少年、老年和素食人群等特定人群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要,则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基础上对其膳食选择提出特殊指导。
一天一个鸡蛋不会增加发病风险
众所周知,鸡蛋、坚果等食物营养丰富,但鸡蛋胆固醇含量高,而坚果能量高,因此,每天鸡蛋、坚果究竟吃多吃少,多大的量合适,既是老百姓关心的生活问题,也是研究者关注的学术问题。
刘烈刚教授介绍,他和团队对摄入坚果、鸡蛋与糖尿病、冠心病及中风的发病关系等营养学热点争议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健康人群每天摄入1枚鸡蛋不会增加冠心病及中风的发病风险。每天1份(约28g)坚果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这一研究结果分别发表在知名国际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ine Journal)和《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对吃鸡蛋容易高胆固醇的错误观念进行纠偏,全面地认识了鸡蛋、坚果的营养价值和健康意义。该研究结果成为美、英、澳大利亚、日本等多国修订新版居民膳食指南中取消膳食胆固醇限量的重要参考依据。
刘烈刚和团队的研究成果也成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鸡蛋相关条目调整的佐证之一。调整后,鸡蛋摄入量由原来的25—50g/天提高到目前的40—50g/天;大豆及坚果类由2007年版的30—50g/天,调整为目前25—35g/天。
刘烈刚表示,40克就是一个鸡蛋的重量,民间有人认为蛋黄对健康不利,会去除蛋黄,其实一天吃一个完整鸡蛋是有益健康的,可以放心。
杨雪锋还介绍,针对婴幼儿,《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还首次明确提出,6月龄内的婴儿坚持纯母乳喂养,再次强调了母乳喂养的价值,任何配方奶粉都不能替代。